西安资讯报 聚焦西安本地资讯

首页 /  综合看点 / 内容详情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育人的铸魂工程

综合看点 时间:2023-04-04 17:28:28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育人的铸魂工程

(刘田园 西安医学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宣传、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这是一场持久的历史过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这段历史注入新的力量,不仅能够激发华夏儿女的文化创造力,还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迸发新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华儿女的共同价值追求,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凝聚人心的能量,在汇集民力上同样具备伟大的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进的过程中,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进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中华儿女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展望。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人才放在战略任务中进行统筹部署。高校应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铸魂育人的重点工程,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引领指导新时代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新青年。

一是以文化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贯穿于整个立党、兴党、强党发展中,是党的精神追求。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秉持一脉相承的精神,将马克思主义融合到中国实际发展中,诞生出伟大的建党精神。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动力源泉,也是凝聚党精神力量的结晶,为党的精神发展,指引方向。高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通过校园,建立并传递建党精神。在建党精神的基础上教育育人,增强校园育人的渗透力从而培养并建立校园文化阵地,为高校的人文精神塑造添砖加瓦。高校文化继承并发展红色传统,延续红色血脉,继承红色基因,逐步建立强而有力的师生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兴文化、育新人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不断传递,不断塑造更强劲的精神之魂,才会对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追求拥有坚定的信念。除此以外,还要与时俱进,适时更新,将新时代发展浪潮中的“优秀基因”及时注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持续砥砺迈进,使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生机活力。

二是踔厉奋发,坚定理想信念,燃希望之光,发澎湃伟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力量之源,发挥着引领作用和导向功能。理想信念的常态化、制度化更加牢固的前提是,让人民了解中华儿女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尤其是党百年建设艰辛。青年学生群体在知史前提下,方能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如果把人类比喻成麦子的生长,那么青少年则是“拔节孕育穗期”。他们站在成长的十字路口,面临多种选择。青少年树立的理想需要科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的浇灌,才能够将理想正确的“固本培元”。价值观影响人的思维模式,因此价值观会通过品格表现出来。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人才硕果,高校则是硕果的土壤。大学生的价值观对于国家未来有直接影响。大学阶段,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很重要,因此高校要根据青少年成长规律,狠抓这一关键时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优良的道德行为标准。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做思政工作时,掌握工作节奏,关注学生成长规律,要做好将理想信念融入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立德树人立志成才。

三是完善思政工作体系,坚守“主阵地”,搭建协同教育平台,担好时代重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高校应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发挥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主阵地,搭建“三位一体”的协同教育平台,于社会中形成内在逻辑严密的培育与践行体系,通过“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示例,在高校思政课加固“铸魂育人”的理想信念。理想不等同于目标。理想之所以与目标区分开,是因为它的远大性。信念形成的前提是其具有坚定的属性。因此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下“育人共同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思政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连接可以让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有力的塑造,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四是凝心聚力,用好红色资源,感悟“四史”精髓,砥砺初心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红色资源赓续着中国共产党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政治资源、文化资源、军事资源。这些资源的广含丰富,内涵深厚,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土壤,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提供了精神指导和文化指导。在高校继承并发扬红色传统过程中,可以通过革命先辈的故事、党的故事等,加强青年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让红色革命的热血继续燃烧。红色资源本身自带教育属性,高校可以利用它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并将其教育功能融入到大学生社会实践中,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直观的体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利用红色资源给大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高校可利用不同的教育形式传达红色资源教育的意义。这不仅能够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信仰,凝聚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价值。

五是学思践悟,笃行不殆,正确处理“知”“行”关系,切实推进实践育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不只能停留在纸面或者嘴边,而是要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后,对社会、国家政策、自身能力的认识、培养和锻炼能力后,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的意义不可替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贯穿大学生的发展,不仅作为精神指导增强高校成材率,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需要谨记并遵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高校在此基础上,以育人为本作为重要思想,增强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认知能力,让大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形象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除此以外,西方的和平演变正在一定程度的悄无声息地侵害大学生的思想,动摇甚至瓦解大学生的信仰。所以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和加固他们的集体观念,让他们成为民族复兴的接班人,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价值观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最根本的精神追求,反映着国家民族的整体品质。它是社会和谐的“压舱石”,是社会文明的“定盘星”,是国家发展的“驱动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当代中华儿女的共同价值理想、价值追求、价值取向以及价值认同,并通过观念这种形态,传递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意蕴。高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因此在高校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尤为重要。各种思想文化在这里融合汇通,各种社会思潮在这里角逐较量。因此,高校应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引领学生在多种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观中进行甄别与选择。新时代新征程,高等教育应秉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持续不断在教育意志、教育理念和教育方针上助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有的新作为。

作者简介:刘田园,陕西西安人,西安医学院专职辅导员,中共党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郑重声明:图文由自媒体作者发布,我们尊重原作版权,但因数量庞大无法逐一核实,图片与文字所有方如有疑问可与我们联系,核实后我们将予以删除。

西安资讯报,版权所有